2012, 41(6):941-946.
摘要:剧烈塑性变形制备超细晶金属材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机制和微观组织变化综述了剧烈塑性变形制备块状超细晶材料的一些方法,特别是给出了两种新型成形技术-等截面椭圆变通道扭挤和等截面椭圆转变通道扭拉,此外还阐述了剧烈塑性变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2012, 41(6):947-951.
摘要:白色金合金饰品广泛使用镍作为漂白元素,可以获得较好的颜色和机械性能。但是镍是一个潜在的致敏元素。本文选择一种常用的所谓“无镍过敏”10 K白金合金首饰材料,按照EN1811标准检测了不同加工条件和表面处理方式下的镍释放情况。结果表明,合金的镍释放率与其耐腐蚀性密切相关,同种合金材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和表面处理方式,镍释放率不同,呈现“两相区退火态+粗糙面>冷加工态+粗糙面>冷加工态+抛光面>淬火态+粗糙面>淬火低温回火态+粗糙面”的顺序; 尽管试验合金的镍释放率调整值满足镍指令“94/27/EC”的要求, 但绝大部分不能通过镍指令“2004/96/EC”,尤其是在各种工艺条件下的实际镍释放率均明显超过两个镍指令中规定的阈值,说明用这种材料制作的饰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镍过敏风险,特别是对于穿刺饰品风险更大
2012, 41(6):952-957.
摘要:将Ф25 mm的TC11钛合金棒材在四机架Y型轧机上连轧至Ф17 mm,孔型系统选为平三角-圆-平三角-圆。试验测试了轧件入口温度为950 ℃时在四机架连轧过程中的温降,以及轧件温度为750, 850, 950, 1050 ℃时不同压下量对应的轧制力、轧制力矩值;分析了轧件在不同孔型中轧制时的变形区几何形状;修正了轧制力数学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偏差较小。因此,该数学模型计算的轧制力可以为Y型三辊轧制钛合金棒材提供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基础
2012, 41(6):958-961.
摘要:对Ca含量为2wt%的挤压态X20镁合金在410 ℃固溶处理20 h,采用光学显微镜 (OM)、扫描电镜 (SEM) 结合能谱分析 (EDS)以及透射电镜 (TEM) 对固溶处理前后的组织进行了表征,利用XRD衍射仪考察了固溶处理前后合金的相组成。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后,合金初始组织中β-Mg17Al12相的数量明显减少,同时析出新相Al2Ca。Al2Ca的形成可归结于残余β-Mg17Al12中高的Ca原子所造成的Mg原子被Ca原子取代,同时Al2Ca相自身高的结构稳定性也是其在Mg-Ca和Al-Ca系竞争析出中胜出的原因
2012, 41(6):962-966.
摘要:用双籽晶法制备了带有扭转小角度晶界的DD6单晶高温合金双晶试板。在760 oC/758 MPa, 850 oC/550 MPa 和 980 oC/250 MPa条件下研究了小角度晶界对合金持久性能和断裂特征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分析了断口形貌和断裂机制。结果表明,晶界角度相对较小时,对合金的持久性能影响较小。在同一测试条件下,合金的持久性能随着晶界角度增大而减小。在同一测试条件下随着晶界角度增大,或者在相同晶界角度随着测试温度升高应力减小,持久断裂有逐渐出现沿晶断裂的趋势
张红霞 , 裴飞飞 , 闫志峰 , 王文先 , 梁培阳 , 李 娟 , 卫英慧
2012, 41(6):967-972.
摘要:对AZ31B镁合金焊接接头和热影响区的疲劳裂纹扩展行为进行研究,分析了焊接接头 [L-T(W)] 和热影响区的紧凑拉伸试验[C(T)],其中热影响区的C(T) 试验包括焊缝平行于挤压方向 [T-L(H)] 和垂直于挤压方向 [L-T(H)] 两种。结果表明:对于L-T(W) 试样,裂纹沿挤压方向扩展,裂纹扩展经历先快后慢的扩展过程;T-L(H) 试样裂纹平行于缺口方向扩展,L-T(H) 试样裂纹为平行于缺口方向和与缺口成一定角度两种扩展方向,裂纹扩展经历先慢后快的扩展过程。裂纹尖端扩展为穿晶和沿晶的混合模式,疲劳断口为准解理特征的脆性断口。
2012, 41(6):978-982.
摘要:针对航空用7050高强铝合金的孔板件拉伸性能进行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并对不同过盈量 (0%~11.11%) 的孔挤压强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孔板的表观强度、延伸率和弹性模量均降低,但塑性失稳点应变却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孔挤压强化提高了孔壁处材料的屈服强度,改善了孔表面的受力状态,使得应力峰值得到钝化,并扩大了孔壁沿厚度方向的平面应变范围,因此拉伸断口随孔挤压量的变化呈规律性的变化;孔挤压强化后残余拉、压应力峰值随挤压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其峰值出现的部位随挤压量的增加而向远离于孔壁的深处转移
2012, 41(6):983-988.
摘要:690合金中的相析出规律直接影响着其晶界应力腐蚀抗力。应用Thermo-Calc软件模拟计算了690合金的成分变化和热处理温度对平衡相析出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C含量明显影响M23C6的析出规律,而对γ′和α-Cr相的影响较小;Cr含量对M23C6、γ′和α-Cr相的析出规律都有明显影响;Fe含量对相析出规律影响很小。由此得出结论:合金固溶温度应在1050 ℃以上,等温热处理温度应在700 ℃以上
2012, 41(6):989-993.
摘要:采用X射线衍射 (XRD) 方法测算镍基粉末冶金高温合金FGH97中γ和γ′相的晶格常数,计算出γ/γ′晶格错配度。结果表明:γ′相的晶格常数比γ相的小,错配度为负值。Hf主要存在于γ′相中,随着合金中Hf加入量的增加,进入γ′相中Hf的数量增加,使γ′相的晶格常数逐渐增大,错配度的绝对值逐渐减小
田 飞 , 曾卫东 , 马 雄 , 王凯旋 , 邵一涛 , 周义刚
2012, 41(6):998-1003.
摘要:基于定量金相学原理,结合有限元模拟技术,定量研究了TC17钛合金在等温锻造过程中片层α取向随应变量的变化规律。分析发现:当应变量小于0.38时,片层α的取向呈对称双峰分布,两峰值之间夹角约为60°,表明片层α具有择优取向,微观组织保持原始的网篮特征;随着应变量的增大,片层α的取向分布出现不对称双峰现象,某一峰值取向参数角的体积分数变大,两峰值之间的夹角变小,网篮组织被不同程度的打碎;当应变量达到0.77左右,片层α取向呈近似单峰分布,取向参数角在80°~90°附近的体积分数达到最大,片层α趋向垂直于压缩轴分布
2012, 41(6):1004-1009.
摘要:通过常规拉伸、慢应变速率拉伸和晶间腐蚀实验研究了T6及双级时效处理对6156铝合金力学性能与腐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透射电镜 (TEM) 观察了析出相特征。结果表明:6156合金在T6欠时效状态下晶内析出相主要为GP区,晶界无明显析出相;T6峰时效晶内析出相主要为β″相,出现少量的Q′相,晶界析出物呈连续分布,合金虽然具有最高强度,但晶间腐蚀严重,应力腐蚀敏感性最大;随时效时间延长,Q′相增多并逐渐粗化,晶界析出物粗大非连续分布;T78时效态晶内析出大量的Q′相,晶界析出相球化且析出相之间的间距增大,呈断续分布,无沉淀析出带(PFZ)变宽,因此相比T6态而言T78状态合金强度损失不大而耐蚀性得到明显提高
2012, 41(6):1010-1015.
摘要: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Ti-5Al和Ti-10Al两种合金的β→α相变过程。比较分析了不同Al含量下相变过程的体系内能、径向分布函数、不同晶体结构相对含量的变化以及晶体结构的演化。结果表明:Ti-10Al较Ti-5Al更快发生α相形核析出,体现出实际相变过程中Al作为α相稳定元素的作用;β→α的结构转变通过{110}β面原子层间的相互滑移发生,并伴随一定畸变,新相与母相间晶体学关系符合{0001}α//{110}β;新相中易形成层错、孪晶等晶体缺陷,以消除部分相变过程中畸变引起的应力
田素贵 , 梁福顺 , 黎阿男 , 李晶晶 , 王晓亮 , 张 特
2012, 41(6):1016-1020.
摘要:通过组织形貌观察及蠕变曲线测定,研究了一种含Re镍基单晶合金在高温的蠕变行为。结果表明,合金经完全热处理后的组织结构是立方γ¢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在γ基体中。在试验的温度和应力范围内,与无Re合金相比较,含Re合金有较好的蠕变抗力及较长的蠕变寿命,并测算出合金在稳态期间的蠕变激活能与应力指数。通过分析位错攀移越过筏状γ¢相及影响合金应变速率的因素,研究了合金在稳态蠕变期间的变形机制,其中,元素Re溶入γ基体后可有效阻碍位错运动,降低合金的应变速率,是使合金具有较低应变速率和较长蠕变寿命的主要原因
2012, 41(6):1021-1025.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不同Si含量(0,0.1,0.3 wt%Si)的Mo-Si合金板材,并在25,300,800和1200 ℃下进行了静拉伸试验,研究了试验温度对Mo-Si合金板材力学性能、断裂方式及微观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试验温度升高,纯钼及Mo-Si合金板材强度明显下降,但延伸率以300 ℃为分界点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室温下Mo-Si合金的断裂方式为穿晶解理断裂,在300及800 ℃时主要为韧窝延性断裂,而1200 ℃时为沿晶断裂。对Mo-Si合金强化机制的分析表明,室温下的强化主要来源于弥散强化和固溶强化,而在高温时,固溶作用明显减弱,颗粒弥散和粗化晶粒为主要的强化手段
李德富 , 吾志岗 , 郭胜利 , 郭青苗 , 彭海健 , 胡 捷
2012, 41(6):1026-1031.
摘要:在Gleeble热模拟机上对GH625合金进行了等温热压缩实验,获得了不同变形条件下该合金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利用DMM模型构建了GH625合金在不同应变量下的加工图,通过对加工图的分析,可以得到:GH625合金加工图中存在一个功率耗散效率较高的区域,其对应的变形温度为1100~1200 ℃,应变速率为0.01~1.0 s-1,在该变形区域内,合金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当功率耗散效率为0.4~0.45时,动态再结晶晶粒细小均匀;在峰值效率0.47时,动态再结晶晶粒出现明显的长大趋势;在低温高应变速率下存在一个较小的流变失稳区,该区域内的动态再结晶晶粒沿绝热剪切带分布。实际生产中工艺参数的制定应尽量选择在完全动态再结晶区内加工,避免在失稳区加工成型。基于GH625合金加工图及微观显微组织分析可得该合金的适宜加工区域为:=0.01~1.0 s-1,T=1100~1200 ℃
2012, 41(6):1032-1037.
摘要:研究了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条件下Ti-45Al-7Nb (at%) 合金的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定向凝固过程中合金的凝固路径及稳态区片层取向均受到抽拉速率的影响。当抽拉速率为0.36 mm/min时,合金的初生相为α相,与生长方向垂直的片层组织生长占优;抽拉速率介于1~10 mm/min时,合金初生相变为β相,凝固过程中会经历β单相区,片层取向多为与生长方向成0°和45°;当抽拉速率增加至20 mm/min时,合金初生相仍为β相,随后发生L+β→α包晶反应,与抽拉方向之间的夹角介于45°~75°之间的片层组织生长占优
2012, 41(6):1038-1040.
摘要:研究了700和900 ℃时效高温合金IN792组织的演变规律和持久寿命的变化情况。700 ℃时,随着时效时间延长,γ′和碳化物的形貌、尺寸与分布没有发生变化;持久寿命保持稳定。900 ℃时,时间延长,γ′发生粗化,并形成条状;且在1007 h之后,条状γ′的形态基本不变;但时效到2014 h时析出少量的针状TCP相;与热处理状态相比 (61 h),时效500 h时持久寿命下降到30 h,降低50%左右;时效到1007 h之后,直至2014 h,持久寿命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变化
2012, 41(6):1049-1052.
摘要:利用恒压控制阳极氧化法在H3PO4溶液中于TA2纯钛表面制备了不同颜色的氧化膜,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析了着色膜的形貌、成分、物相和价态,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在Hank’s模拟体液中研究了着色膜的Tafel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结果表明:SEM显示着色膜由一层表面多孔、内层致密的膜层构成;EMAX显示膜层由单一的Ti和O元素构成;XRD和XPS显示膜层主要由Ti4+和O2-组成,呈非晶态TiO2结构;Tafel极化曲线显示随着电压升高,着色膜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密度下降;EIS显示随着电压升高,着色膜容抗弧半径增大、阻抗值增加,耐腐蚀性提高
2012, 41(6):1055-1059.
摘要:基于溅射理论和分子热力学理论建立了SmCo基多元合金薄膜的成分调控模型,讨论了溅射参数对薄膜成分的影响规律。随后以Sm(Co0.62Fe0.25Cu0.1Zr0.03)7.5合金为靶材,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在单晶Si基片上制备了SmCo基多元合金薄膜,测试了不同溅射工艺制备薄膜的成分。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薄膜成分对溅射参数的依赖关系与实验结果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2012, 41(6):1060-1064.
摘要:采用高压和常规压制方式制备了烧结 (PrNd)33Al0.7Nb0.6Cu0.1B1.05Febal (质量分数) 永磁体,利用扫描电镜、金相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及维氏硬度计对比研究了两种压制方式对样品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常规压制方式制备样品相比,1.8 GPa压强成型制备样品的Hcj和(BH)max分别提高了133 kA.m-1和0.6 kJ.m-3;而3.6 GPa压强成型制备样品的Hcj和(BH)max分别提高了120.3 kA.m-1和3.2 kJ.m-3。高压样品的主相晶粒较细小,富稀土相分布均匀合理,但过高的压强将使其维氏硬度降低
2012, 41(6):1065-1068.
摘要:以等离子旋转电极球形Ti-45Al-2Cr-2Nb-0.2W预合金粉末为原料,采用等离子电火花烧结工艺在1150到1250 ℃范围内制备了高致密度和显微组织均匀一致的细晶钛铝基合金。烧结温度为1150 ℃时可获得均匀组织的α2 + γ双态组织,并呈现出烧结温度范围内最高的断裂强度 (1026 MPa) 和室温延伸率 (1.12%);烧结温度为1250 ℃时可获得全片层α2 /γ组织,烧结体的断裂强度和室温延伸率分别为953 MPa和0.92%。双态组织(DP)的断裂模式是等轴γ晶内的穿晶断裂和片层晶团内的晶间断裂;而DP组织则为穿片层断裂、片层间断裂和台阶撕裂3种模式的复合模式
2012, 41(6):1069-1074.
摘要:利用机械合金化法,以Zr66.7Ni33.3合金粉末作为基体,选择TiC作为掺杂物,研究其对机械合金化诱导合金粉末显微结构演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掺杂适量的TiC粉末可使Ti和C原子在Zr-Ni间发生不均匀扩散,导致局域范围内原子排列的无序度增大,从而提高非晶形成能力和机械稳定性,其中5wt% TiC的掺杂效果最佳。此外,3wt% TiC掺杂导致非晶相的热稳定性优于5wt% TiC的掺杂效果,说明机械合金化合成Zr-Ni基非晶合金粉末的机械稳定性和其热稳定性之间无相关性
2012, 41(6):1080-1084.
摘要:采用感应熔炼、甩带结合机械球磨法制备了Mg67-xCaxNi33 (x=0, 5, 10, 15, 20, at%) 储氢合金。研究了Ca含量及制备工艺对合金相结构和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工艺 (熔炼,熔炼+球磨,熔炼+甩带+球磨) 对储氢合金的物相组成影响不大,而含Ca的合金经过甩带后容易形成非晶。不含Ca的Mg67Ni33 合金主要由Mg2Ni相组成,并含有少量的Mg相;随着Ca含量升高,合金中的Mg2Ni相逐渐减少,而MgNi2相和Mg2Ca相逐渐增加。当Ca含量增加到20at%时,Mg47Ca20Ni33则主要由MgNi2和Mg2Ca组成,几乎没有Mg2Ni生成。P-C-T测试结果表明,在573 K下,Mg67-xCaxNi33合金的最大吸氢量随着合金中Ca含量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Mg2Ni相含量减少造成的。吸氢后的Mg67Ni33主要由Mg2NiH4组成,而含Ca合金吸氢后则主要由Mg2NiH4、CaH2和不吸氢的MgNi2相组成
2012, 41(6):1085-1089.
摘要:采用光悬浮区熔定向凝固技术制备了Nb-Mo-Si三元共晶合金,研究了试棒旋转速度和抽拉速度对Nbss-β(Nb,Mo)5Si3共晶组织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籽晶棒的旋转对组织形态有显著影响,而料棒的旋转对组织形态的影响并不明显。当抽拉速度是5 mm/h,籽晶棒不旋转时,得到了规则的Nbss-β(Nb,Mo)5Si3片层结构;而当籽晶棒旋转时,试棒中心处为先析出的球状Nbss和规则片层组织,沿径向向外,规则的片层组织逐步转变成不规则的碎块状组织。当籽晶棒不旋转,抽拉速度是1 mm/h时,组织为不规则共晶组织,Nbss倾向于连成网状;当抽拉速度是3~5 mm/h时,形成典型的规则片层组织;当抽拉速度是10 mm/h时,具有片层组织的柱状晶和胞状晶共存。此外,从液/固界面特性及过冷度的角度对组织多样性进行了讨论
唐鹏飞 , 钟喜春 , 郑志刚 , 余红雅 , 邱万奇 , 曾德长 , 刘仲武
2012, 41(6):1090-1093.
摘要:在氩气气氛中用熔炼法制备了Gd100-xNbx (x=0, 1, 2, 3, 5)系列合金,铸锭经1273 K均匀化退火96 h后水淬至室温。结果表明:Gd100-xNbx 系列合金仍保持纯Gd的六方相结构;Nb掺杂合金的居里温度比纯Gd均低2 K,在居里点附近发生的磁性转变为二级相变,5 T外场下的最大磁熵变约为纯Gd的85%。通过少量Nb (≤5at%) 掺杂后,Gd100-xNbx系列合金的显微硬度明显得到提高,与纯Gd相比,显微硬度最大提高幅度达~53% (x=5)。含少量Nb的Gd100-xNbx合金具有较大的磁熵变和较好的加工性能,是一类有很大应用潜力的室温磁致冷材料
蔡小梅 , 郑 欣 , 李中奎 , 白 润 , 王 峰 , 王东辉 , 夏明星
2012, 41(6):1094-1096.
摘要:对经挤压开坯的一种低密度铌合金分别在1000,1100,1200 ℃下进行了热轧,并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场发射透射显微镜对试样的组织形貌进行了表征;对合金的室温和高温拉伸强度、延伸率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1200和1100 ℃温度下热轧时,合金均具有优良的室温和高温性能,室温强度在600 MPa以上,室温塑性大于12%,高温下的强度在80 MPa以上,高温塑性大于30%,且随轧制温度升高,抗拉强度降低,塑性增大;而在1000 ℃下热轧时,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均较低,且室温拉伸断口表现为脆性断裂
2012, 41(6):1097-1100.
摘要:采用惰性气体保护蒸发-冷凝 (IGC) 法制备了纳米Bi及Te粉末,结合机械合金化 (MA) 和放电等离子烧结 (SPS) 工艺,在不同烧结温度 (663~723 K) 下制备出了n型Bi2Te3细晶块体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确定机械合金化粉末和SPS烧结块体的物相组成,借助TEM观察了粉体的粒度及形貌,SEM观察了块体试样断口显微组织结构。在323~473 K温度范围内测试了烧结块体的电热输运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纳米粉末合成的细晶Bi2Te3与粗晶材料相比,电输运性能变化不大,热导率大幅度降低,在423 K时,热导率由粗晶材料的1.93 W/m·K降至1.29 W/m·K,并且在693 K烧结的细晶块体的无量纲热电优值 (ZT) 在423 K时取得最高ZT值达到0.68
2012, 41(6):1101-1106.
摘要:采用脉冲电沉积方法从含三价铬镀液中制备出铁-镍-铬合金箔,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探究了配位剂和温度对合金箔成分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 (SEM)、能谱 (EDS)、X射线衍射 (XRD) 对合金箔进行表征,并对合金箔的电性能、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进行研究, 采用电化学手段对合金电沉积机理进行初探。获得最优工艺为:CrCl3·6H2O 50 g·L-1,电流密度16 A·dm-2,周期100 ms,占空比0.3,温度60 ℃,pH 1~1.5,沉积45 min可获得厚度为20~30 μm的合金箔,此合金箔成分质量分数为:(62~67)%Fe、(30~33)%Ni和(3~5)%Cr。电沉积Fe-Ni-Cr合金箔微观为紧密堆砌的球形,无微裂纹,晶粒尺寸在纳米范围内,主相结构为Cr与α-Fe或γ-Fe形成的固溶体,当Cr含量>4%,基体主要为γ-Fe;最佳工艺条件下获得的合金箔电阻率为68.66×10-6 Ω·cm,具有良好的电性能;显微硬度为5819 MPa(HV);在3.5%NaCl中腐蚀电流密度仅为1.685×10-6 A·cm-2,抗腐蚀性优良;配位剂的加入使得铁、镍、铬的合金沉积电位接近,合金沉积变为可能
2012, 41(6):1107-1110.
摘要: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Mo-Ti-Zr-TiC合金,研究微量TiC的添加对Mo-Ti-Zr-TiC合金的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Mo-Ti-Zr合金中添加微量TiC (0.1%~0.5%,质量分数) 后,合金的相对密度和室温抗拉强度得到了提高,当TiC添加量为0.4%时,合金强度最高,较Mo-Ti-Zr合金提高了28.1%。微量TiC的添加,阻碍了合金烧结过程中的晶粒长大,合金晶粒尺寸随TiC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添加的细小TiC 粒子在高温烧结过程中或与坯体中的微量氧发生反应形成了由Mo、Ti、C及O 4种元素组成的 (Mo, Ti)xOyCz细小复合第二相粒子,或发生团聚结成大颗粒,对合金起到净化晶界氧和弥散强化的作用,因而合金的性能相比Mo-Ti-Zr合金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2012, 41(6):1111-1115.
摘要:对比研究了AZ31B镁合金空气环境搅拌摩擦焊接 (Friction Stir Welding, FSW) 和水环境搅拌摩擦焊接(Submerged Friction Stir Welding, SFSW) 接头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FSW接头焊核区为细小等轴状再结晶晶粒。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大,焊核区晶粒尺寸增大,显微硬度值降低。FSW接头表层处的显微组织比中心处粗大,且分布不均匀;而SFSW接头表层处的显微组织比中心处明显细小。FSW接头的表层硬度值低于中心处的硬度;而SFSW接头的表层硬度值高于中心处的硬度。当旋转速度为950 r·min-1、焊接速度为75 mm·min-1时,SFSW接头的抗拉强度值达到最大,为母材强度的72 %,拉伸断口表现为解理断裂特征
2012, 41(6):1116-1118.
摘要: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 (SPS) 制备新型烧结磁体SPS NdFeB。为了更好理解磁体的磁性能,尤其是矫顽力和微组织关系的机理,本研究以热处理前后的SPS NdFeB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 (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X射线能谱仪,B-H回线仪分别对磁体的显微组织和高分辨透射电镜像组织和磁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热处理后,磁体矫顽力明显提高,富稀土相的铁原子与稀土原子比Fe/Re明显下降;富稀土相结构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由热处理前的非晶态变为热处理后的晶态
柴林江 , 栾佰峰 , 陈建伟 , 余泓冰 , 黄天林 , 周 军
2012, 41(6):1119-1123.
摘要:累积退火参数(A)被广泛用于评价核反应堆用Zr-Sn系合金的耐水侧腐蚀性能。对于累积退火参数在新发展的含Nb锆合金中的应用,迄今未有一致意见,有学者认为传统的累积退火参数不再适用于含Nb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的评价。本文综述了累积退火参数在常见牌号核用锆合金中的研究概况,并从A值的本质出发,解释了累积退火参数与锆合金微观组织之间的联系及其评价耐腐蚀性能的微观原因。提出合金元素的扩散速率(Fe、Cr扩散很快,Nb扩散极慢)是累积退火参数是否起作用的决定因素。指出累积退火参数可以直接用来评价低Nb锆合金的耐腐蚀性能,即A值越小,第二相粒子越细小弥散,合金的耐腐蚀性能越佳
2012, 41(6):1124-1128.
摘要:氢渗透合金膜是一种重要的氢气提纯材料。本文简要介绍了目前存在的几种氢渗透合金膜的研究进展和各自的优缺点,重点讨论了氢渗透合金膜的工作原理、氢渗透性能和制备方法;详细分析了影响氢渗透性能的关键因素,包括氢渗透系数、氢扩散系数、氢溶解系数和氢脆性,提出了通过改善氢渗透合金膜的微观结构以提高膜材料的抗氢脆性、提高氢渗透系数和扩散系数的方法,最后对合金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总访问量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未央路96号 邮政编码:710016 联系电话:029-86231117
E-mail:rmme@c-nin.com; rmme0626@aliyun.com
版权所有: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 2024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